热血悲歌——龙门惨案
2025-04-18 15:12:46          来源:龙门镇党政办 | 编辑:龙门镇党政办 | 作者:龙门镇文化站          浏览量:11113




热血悲歌——龙门惨案

平江县龙门镇,这个曾经在20世纪20年代响彻整个湖南省的小镇,在秋收起义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被誉为秋收起义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旗升起地、第一个番号诞生地。这个令当时国民政府湖南省主席何健听了就闻风丧胆并派重兵围剿的地方,已经沉睡了百年之久。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其中那段血与泪交织的历史——龙门惨案


龙门惨案老街口遗址,位于平江县龙门镇龙门居委会十四组。遗址原为龙门厂街口地坪,建有栅栏门(平江叫栅子门),现已改造为农田。国民党旧军阀势力军队在这里集中杀害无辜群众67人,遗址坐北朝南,长30米,宽25米。


彭德怀发动的平江起义极大地震惊了国民党反动派,当时何健对彭德怀充满极大的恐惧,于是调集大批武装,组织湘鄂赣“三省会剿”,妄图一举歼灭起义部队,扼杀平江的革命运动。他们向平江派驻重兵,层层包围,严密封锁;成立地主民团武装挨村挨户展开“清剿”;建立保甲、“连坐”制度;实行“抢光、烧光、杀光”政策。叫嚣“血洗平江”“人换种、地翻边”,一时间,白色恐怖笼罩平江大地,到处火光冲天,腥风血雨。


据裴周玉将军回忆:“红军到达龙门后,军部驻扎在龙门街中维新客栈里,这是前后两套院子的客栈。彭德怀就住在内院的正房,房内除了一个床铺,一张桌子和几条长板凳外,再无其它摆设。彭德怀在这里除了处理繁忙的公务外,还亲自接待来访群众,听取情况汇报。他帮助区委恢复了龙门区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并扩大和整顿了游击队、农民自卫队,广泛宣传和发动群众,平分了地主的青苗和土地,动员群众参军。我耳闻目睹了红军在龙门的活动,受到深刻教育,更坚定了革命的决心和信心。而红五军也利用龙门这个三省交界的得天独厚的位置,得到了宝贵的7天休整时间。”


国民党经过侦察,发现红五军驻扎在龙门,于是派陈光中三十六师与独立五师等七八个团,分两路向龙门进攻。彭德怀得知敌情后,下令部队向修水挺进,结果敌人在8月11日赶到龙门时扑了个空,仅捡到红军几双破草鞋。敌人对彭德怀虽然恨之入骨,但进到龙门后,由于当时有邻省军队不得进入外省的规定,只得停止对红五军的追击。

敌人消灭红五军与活捉彭德怀的痴心妄想并未泯灭,但经过近半个月疲于奔命的“清剿”,不仅没有抓到一个红军战士与游击队员,反而经常遭到游击队的袭击,不是抬回尸体,就是归来伤兵。

豺狼成性的陈光中恼羞成怒,气急败坏地向龙门群众进行报复。他同土豪劣绅相互勾结,于8月23日召开会议,密谋策划镇压我无辜人民,扬言“老百姓就是共匪”,都应“格杀勿论”,妄图杀绝青壮年,斩草除根,消灭共产党的群众基础。并决定:(一)抢劫财物归己,并允许奸污妇女、烧毁房屋。(二)屠杀一切男人。每杀一人割一只右耳朵,作为领取三元现洋奖赏的凭据。(三)以东阳山烧毁房子的火光为统一杀人的信号。

8月25日拂晓,匪军分头向龙门四周村庄包围,当东阳山火光一升起,匪兵如洪水猛兽一般,气势汹汹地冲入各村庄,进行烧杀抢掠。霎时间,到处硝烟弥漫,火光冲天,七八十个村庄顿时变成一片火海,人头滚滚、血流成河,千百名无辜群众被残忍地杀害。岭背坳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村子,竟被屠杀26人,有两个被割耳朵后不顾伤痛,同敌人死拼,最后逃出虎口,直到解放后还健在。龙门界上一丘田里被屠杀的尸首多达52具,龙门街口一田里被屠杀的尸体达48具。城隍庙里敌士兵清点耳朵时只有799只,于是把庙里一个瞎子杀死,割下一只耳朵凑足800只整,作为赫赫战功的凭据送到长沙领回了一笔奖赏。被屠杀者中有80岁的老人,白毛岗的何永昌一家,祖父、儿子、孙子三代人都遭惨害。当时,这种凄惨局面,在龙门随处可见。

当时,龙门塅有5000多人口,他们限发“良民证”1000个,每个证勒索30块大洋,没有“良民证”的,抓到后可当作“暴徒”“匪民”杀掉。陈光中部发布屠杀命令,大体内容是:(一)以龙门市为中心,圈定方圆15华里内,除8家豪绅地主房屋外,其他190个大小村庄为“匪穴”,全部烧光。(二)凡12岁至55岁男子,无“良民证”,逮者即杀。(三)没收“清剿”区内一切私人财物。(四)靠近村庄的山林均得烧光。(五)杀1“匪”割1右耳领赏……

命令下达后,敌军立即封锁大小通道,出动18支杀人队,每个队由土豪劣绅带路,疯狂杀人抢劫,放火焚毁房屋。冷水铺一户人家,从15岁到70岁的祖孙三代被杀绝。在龙门厂上下街两丘稻田里惨杀群众281人,岭背洞一条山垅杀害157人。三天内龙门塅有1300余人被杀害。凶残的敌人从被屠杀者头部割下右耳朵领赏,单是赏银就发了三四万元之多。这就是骇人听闻的“龙门惨案”。


国民党选择龙门作为袭击目标制造惨案主要有以下原因:

1.革命活动频繁

龙门是平江县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爆发,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从平江龙门出发,从龙门向长沙进军,师部设在龙门张氏祠堂。1928年,红五军在龙门休整,平江苏维埃政府也曾在龙门驻扎。这些革命活动使国民党视龙门为重要威胁。

2.群众基础好

龙门地区群众基础较好,积极支持革命活动。红五军在龙门休整期间,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这种深厚的群众基础使国民党认为必须通过打击龙门来削弱共产党的群众支持。

3.对共产党的敌视和镇压

国民党对共产党的崛起感到恐惧和敌视,认为共产党是威胁其统治地位的敌人。1928年平江起义后,国民党为了巩固统治,对革命根据地进行残酷的“清乡围剿”,龙门作为重要的革命根据地,自然成为其重点打击目标。

4.战略位置重要

龙门地处湘赣边界,地理位置重要,是革命力量活动的重要区域。国民党为了控制这一战略要地,选择龙门作为袭击目标,以削弱共产党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5.报复心理

国民党在龙门的军事行动中,经常遭到游击队的袭击,未能抓到红军战士与游击队员,反而损失惨重。这种失败和挫败感使国民党产生了报复心理,选择对龙门进行大规模屠杀,以泄愤和震慑革命力量。


龙门惨案不仅对当时社会造成巨大冲击,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龙门惨案中屠杀了数千人,特别是12岁至55岁无“良民证”男性基本都被杀,人口锐减、青壮年劳动力丧失,对农业生产建设造成巨大阻碍,当地的教育文化事业也基本停滞。对龙门镇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地方经济文化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但是更激发出了龙门镇人民对红色革命的向往、对工农红军的敬佩,掀起了当地青少年参加红军的热潮。为平江县龙门镇成为红色革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下坚实基础。


平江县龙门镇军民用鲜血染红了潇湘大地,用鲜活生命谱写出红色基因图谱,秉承誓死对抗国民党旧势力军阀的宗旨,传承着中国共产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伟大精神。龙门镇人民将永远铭记这些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

以上是本期发布的全部内容,如有更多关于平江县龙门镇秋收起义的相关史料,欢迎大家踊跃投稿,联系方式:0730-6531005,让我们一起完善这段历史资料,重温红色经典。敬请期待下期更新!

责编:龙门镇党政办

来源:龙门镇党政办

  下载APP